博文

如果你也感到生活失控,试试用Notion记录时间找回掌控感

图片
如果你也觉得生活有点失控,或者感到迷茫,时间记录是一个能帮助你重新找回掌控感的好方法。 它不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诚实地记下你的时间花在了哪里。当你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每天、每周的时间去向时,你就有了改变和优化的基础。 记录时间有什么用?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麻烦,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它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方便回顾,了解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觉和记忆并不可靠。有了时间记录,你就能准确地知道自己在不同事情上花了多少时间。比如,你会发现某个项目其实只花了你10小时,而不是你感觉中的20小时。这种准确的回顾,能让你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方便复盘,找到问题。  当你有一段时间的数据后,就可以坐下来好好看看。哪些时间段效率最高?哪些事情最消耗你的精力?是不是有些无效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你的时间?通过复盘,你能找到可以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方便观察自己的精力或情绪变化。  你还可以在记录时间的时候,顺手记下当时的状态,比如“精力充沛”、“有点累”或者“心情不错”。时间长了,你就能发现哪些活动能让你充电,哪些活动会让你消耗。这样,你就可以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能给自己带来积极影响的事情。 我的Notion AIO 模板:时间记录模块 市面上有很多记录时间的工具,我选择用Notion自己搭建一个  All in One(AIO)效率模板 ,涵盖六个模块: 时间记录 项目管理 阅读管理 笔记 习惯打卡 日 / 周 / 月复盘 这次先介绍其中的  时间记录模块 。 AIO Notion模板时间记录模块首页 它的特点是: 记录可以很简单,不用每次都打开App。  记录这个动作本身越简单,就越容易坚持。我把Notion和手机上的“快捷指令”功能结合了起来。设置好之后,只需要在手机主屏幕上点一下,就能直接记录一个任务的开始或结束,非常方便,避免了因为嫌麻烦而中断记录。 在 AIO 中开始计时 在 AIO 中结束计时 整理和查看很方便。  记录下来的数据需要方便整理和分析才能发挥作用。Notion的数据库功能很强大,我可以很轻松地给每个时间记录加上分类(比如工作、学习、休息),然后用不同的视图来查看。比如,用时间轴视图看每天的时间流水,用环形图视图看各个分类的耗时分布。数据变得一目了然,复盘的时候就很省力...

如何使用Obsidian的数据库插件实现“往年今日”功能

图片
在小红书刷手账内容时,经常能看到 三年日记、五年日记 的页面设计。类似的功能,在数字工具里也有经典代表——比如 Day One,凭借“那年今日”就圈住了一大批忠实用户。 我自己用 Obsidian 写日记。之前是靠 dataview 插件来实现“往年今日”,但体验过于繁琐。最近,Obsidian 新推出了 官方数据库插件Bases (1.9 版本以上),支持函数运算,于是我就尝试用它来重建这个功能。 前提:文件名就是时间戳 我习惯给文件加上 八位数字时间戳 : 日记: 20250823.md 博文: 20250805-日历版时间记录快捷指令更新-Blog.md 这样做的好处是: 跨平台清晰 ——不管在 Obsidian 还是操作系统里,一眼就能看出文件的日期和来源。 不依赖软件 ——不用担心哪天迁移工具,文件还能直接读懂。 也有人会用“文件创建时间”来做匹配,但我的日记偶尔会补记,创建时间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相比之下,文件名里的时间戳更灵活,也更稳定。 实现步骤 升级 Obsidian 确保版本 ≥ 1.9,在设置 → 核心插件里,开启 数据库插件 。 Obsidian选项-核心插件-数据库 准备模板 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日记模板。我的是“时间戳+正文”这种极简结构(具体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简单更新了一下每天使用的Obsidian日记模板 )。保存到模板文件夹,方便 Templater 调用。 创建数据库 CMD+P 打开命令面板 → 搜索“数据库:创建新数据库”,放在库根目录,命名。 进入数据库 → 点击右上角“筛选” → 输入匹配函数:根据文件名的 8 位时间戳,提取月份+日期,忽略年份,并排除当前文件。 使用Obsidian数据库插件筛选往年今日文章的公式 4.引用数据库 打开日记模板 → CMD+P → “数据库:插入新数据库”。 插入命令形式是:![[数据库名.base],把方括号里的名字改成刚才的数据库名即可。 效果 这样,每次新写日记时,只要套用模板,就能在页面里直接看到 “往年今日” 的记录。操作并不复杂,但体验却很接近 Day One 的“那年今日”,而且完全本地化。

日历版时间记录快捷指令更新:自动添加地理位置,让复盘更具体

图片
  我之前做的时间记录快捷指令,承蒙朋友们的厚爱,至今仍是我所有小产品里最受欢迎的一款。它足够简单,能快速开始和结束一项日程计时,并在日历上留下直观的时间块。这对我自己来说,已经能满足基本的需求。 日程已做模糊处理 这次的更新,源自一个意料之外的启发。 昨天,一位公众号的粉丝购买了指令,在交流中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需求: 日程中能不能自动记录当前的地理位置? 我一听,这想法很棒啊!我们记录时间,是为了更好地复盘和回顾。时间记录不仅要知道“做了什么”、“花了多久”,如果还能知道“ 在哪里做的 ”,那复盘时的场景感和信息维度无疑会丰富很多。 于是,我立马动手修改了快捷指令。新版本增加的功能看似简单,却给时间记录这件事带来了全新的维度: 在你结束计时的时候,快捷指令会自动获取你当前的地理位置,并将其添加到日程的备注里。 这样一来,当你回顾一周或一月的日历时,每一个时间块就不再只是单薄的任务和时长了,它有了具体的地点坐标,有了“在场”的证据。你的生活轨迹和时间分配,也因此变得立体而鲜活起来。 说真的,这次的更新也让我再次感叹,闭门造车真的不如开放交流。一个人的想法终究有限,而一个来自真实使用者的需求,往往能点亮我们自己都未曾发现的盲区,催生出这些更实用、更贴心的功能。 如何获取? • 已购买的朋友 :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联系我,我将免费为您发送更新后的快捷指令。 • 新朋友 :如果你对这款能让你更清晰地掌控自己时间的小工具有兴趣,也欢迎点击下面链接使用微信豆进行购买。 https://mp.weixin.qq.com/s/F5mudQFR53D5VdlZ3oKMtw 再次感谢那位提出宝贵建议的朋友,也谢谢每一个支持我折腾这些小玩意儿的人。你们的反馈,是我把它们做得更好的最大动力。  

上下文、无冗余、零维护:用Keyboard Maestro实现Obsidian标签的动态调用

图片
 我在UTG上读到Minja老师的新文章《 在笔记软件中管理标签的低技术方案 》,深受启发。在文中他介绍了一种低技术调用笔记标签的方法:使用Keyboard Maestro实时检索当前文件夹中所有笔记文件中的“#标签”字符,检索结果不仅会在Keyboard Maestro的搜索框中清晰地呈现出来,还可以上下滚动浏览标签,也支持输入关键字搜索查询,选定后所需标签后自动复制到当前笔记。 这个方案我觉得有3个优点: 1. 上下文关联性强:宏只检索当前文件夹,如果文件夹内容主题垂直,那检索出的标签都会高度相关。 2. 避免标签冗余:调取复用的都是现成标签,能极大程度地避免近意标签泛滥的问题。 3. 无需维护:不需要创建和维护单独的标签表,也不需要以特别的方式创建标签,自然输入就好。 Minja老师的宏是仅为FSNotes设计,遵循同样的思路,我借助Gemini,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宏进行了改造。我主要的文件都放在Obsidian库中,于是 我创建了两个不同适用场景的宏: 1. 全局标签提取:它将检索整个Obsidian库中的所有标签。它无需在Obsidian中运行,只需预先指定好库的路径即可。 2. 当前文件夹标签提取:它仅检索当前文件夹下的标签,后者依赖Obsidian,在Obsidian中才能运行。 具体的实现效果可以参考下面的视频: 全局标签提取在Obsidian中使用 全局标签提取在Drafts中使用 当前文件夹标签提取在Obsidian中使用 宏的详细步骤截图也一并附上,需要配合 Keyboard Maestro 使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截图自行配置,体验"低技术"管理标签的乐趣。 全局标签提取 当前文件夹标签提取

一个API接口,敲开了我一周的死胡同

图片
日历版的计时快捷指令我在小红书已经上架多时,承蒙少数朋友的厚爱,它至今仍是我销量最高的一款产品,这远未达到我的期望。功能上,希望能更进一步,加入分类统计的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看清每天在不同类型的日程里各自花费了多少时间。 上上周(24 周)开始 ,我尝试创建这个新的快捷指令,以日历维度来统计每个分类的日程总时长。我本想全部在本地实现这个功能。但很快,这个愉快的挑战就演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心性折磨。一层又一层地嵌套、一次又一次的遍历,每每都在最后的结果展示环节功亏一篑,让我一度为此怀疑人生。 反复挣扎了一周半,我决定放弃纯本地化的执念,直接接入 DeepSeek API。筛选日程、配置接口,不到半天,我预想的效果就实现了。 我是一个技术盲,顶多只是热衷折腾,依着自己的想法与习惯捣鼓一些自用的小工具,如果分享出来有其他人愿意用,甚至给予认可,对我来说就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苹果生态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无代码开发的土壤,原生的快捷指令、AppleScript,广泛友好的第三方工具支持,以及现在基于云端的新秀效率工具,都可以按照自己想法构建出丰俭自如工作流和工具链。而 AI 的加入,更将这一趋势推向了极致,让用自然语言创造工具成为了可能。 言归正传,我将这次由 DeepSeek 加持的时间分类统计快捷指令步骤截图分享在下方,有兴趣动手能力强的朋友完全可以自行“复刻”一版。当然,如果您想节省时间,即刻体验,我也将它与之前的计时指令打包上架,定价 9.9 元。 实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