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23的博文

37岁,终于面临人生抉择

再过三四个月,在这家公司就快6年了,6年中有不少次同事离职问我要不要一起,当时氛围和待遇都还过得去,加之有家有口不一定承担得起这份风险,就一直呆到现在。 去年年中,人事大地震,领导全换了遍,以前能说得上话的很多话也没法说了。新领导阿里空降,对行业基本逻辑一窍不通,却有异常自信,总认为一个锤子可以敲平所有钉子。一番折腾下来,所有人被卷得筋疲力竭,地区数据却一天比一天难看,个人的境况也越发飘摇起来。 我自认对新技术和新趋势还是有一定的关注的,有想法在生产内容方面做一点个人的尝试,加上去年底AI兴起,明显感觉到有了一个新的风口。但是,自己做能不能成,心里又是没底的。 这几天阿里又爆大规模裁员,整个杭州的就业市场更加灰暗了,朋友们都说先苟着,可真能苟得住么,后面究竟该怎么走呢?

自媒体折腾第二周:小红书更重互动、微信公众号纹丝不动

图片
本周是开始折腾自媒体的第二周。 更新情况 因为Raycast推出了Pro方案,12号在小红书上更新了一篇图文笔记,笔记链接如下: 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5d22bd0000000013000004 。 微信公众号未做更新。 数据复盘 本周只更新了一篇,所以数据来源仍主要来自上周的更新。 第一篇 自我感觉版式不适合小红书的笔记,数据相对最佳。观看量第二好的是 介绍Microsoft Outlook的 ,这有点让我意外,私下归因两点: 邮件客户端相对是一个较为广泛的需求,Microsoft Outlook是老牌知名产品,自带认知度和流量。 这篇笔记的观看量是1345次,评论数是6个,点赞数是4个,收藏数是1个,作为对比,数据第三 介绍Drafts的笔记 ,观看量是499次,评论数2,点赞量11,收藏数8个。有理由相信,对小红书来说,评论数是权重更强的互动,评论数更多的笔记更容易获得流量倾向。 目前为止数据最差的是我12号更新的笔记, 介绍Raycast Pro服务的 。到目前为止观看量止步88次,猜想归因如下: 更新频率低,没有吃到新手流量扶持的连续红利。 Raycast作为效率工具还是比较冷门了, 上周发布的介绍该应用的笔记 数据也不太好,观看量仅为225次。 图片、文本本身质量不太好。图片缺少冲击力,不够吸睛,文本主要是功能介绍,过干了。 微信公众平台,看数据来说,可能几乎全是我自己的动作记录,也许在这里,几乎不存在冷启动的概念。我在想,公众号可能更适合作为一个私人站点之外的网络存档来考虑,万一,哪天有几乎建个粉丝群什么,公众号可以作为自动应答的承接。

自媒体初步尝试: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图片
我决定给自己找个退路,说退路也好,兴趣也罢,反正现在想到的是试试自媒体能不能搞出点东西,能最好,不能就当解压图乐了。 前天(5月3号),我尝试在小红书上写了第一篇笔记,内容同步到微信公众号上,主要内容是软件介绍。 最初想到使用的工具是Craft,成品好看,但是不符合小红书4:3的比例,一眼看上去很反直接。 所以换了个思路,公众号还是传统的文本为主,小红书用Pages做了一个封面,文本内容同公众号。 截至5月5日凌晨,两平台的数据如图。 小红书对新人的激励机制是非常好的,连续两天更新就有扶持流量赠送。我大致看了下给我点赞和收藏的账号,不少是三无账号,不确定是不是官方的僵尸粉,无论如何,看到数字增长就很开心。 反观微信公众号,所有动作是我自己产生的,到现在其实什么都是0。也许它的机制更倾向于人际传播,但我不太想主动在朋友圈里推广,所以可能冷启动就很难。 我会持续更新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