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23的博文

2023年年度回顾:订阅服务篇

2023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转折点,因此,工具方面没法像以往一样维持一个足够开放包容的心态了,只能从“都试试”转变为“用好现有的,再挑选必需的”。 2023年放弃订阅的服务或产品有(排名按果断程度): Ivory for Mastodon 年初的时候很多人离开Twitter(现在叫X),跟风注册了长毛象的账号,但一直也没有好好做。Ivory是以前的Tweetbot团队做的长毛象客户端,他家应用主打好看有趣,动效灵动,声效活泼,都是能带来极大使用愉悦的玩具,然而现阶段我没法支持了,立省98元。 NOMO CAM NOMO CAM是比较知名的滤镜应用,很多人骂飞猪家不地道,但我觉得应用的质感还是可以的,只是我发现我拍照越来越多地喜欢原相机直出,需求不明显了。 立省168元。 阿里云盘 订阅它是为了看电影,当时的契机好像是为了给儿子找《What if…》投屏到电视机上,图他一个不限速,图他一个大容量,图他一个不限投屏,但现在看下来,使用机会也不多,电视机开起来也只用来打游戏了。 立省168元。 inoreader RSS订阅服务,唯一问题是贵。如果有条件我还是愿意使用它。 取消它除了价格问题之外还有个原因,受minjia老师影响,我试图搭建一个基于文件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有的另一个大杀器DEVONthink,也能很好地完成RSS订阅、过滤、管理的功能,本着能省则省,先放弃了。 立省643元。 Craft 尽管总被称为笔记应用,但我觉得Craft还是称得起文档管理应用的。开发团队一度非常肝,早期几乎每周都有重大功能更新,甚至让我有了Craft超越Notion指日可待的错觉,显然,开发团队有自己的规划,当前状态止步于一个漂亮的文档管理应用。 产品本身颜值高、有双向链接、有AI辅助,可以以各种格式导出文档,还能注册自己的二级域名,非常漂亮地发布页面,很适合当自己的知识库来使用。 之前订阅的是它的商务版(当时有对半折扣),图的是可以绑定自己的域名,后来,我用Hugo自己建站了,Vercel和Cloudflare两个良心企业展示了更多的善意。 立省428元。 保持续费的服务或产品: iCloud 刚需,今年升级了...

意料之外的面试机会,意料之内的面试结果

  <p>在末端交付这个行业,我干了挺多年。<a href="https://whyya.xyz/shiye/">7月离职</a>以来,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各种机会,没那么紧迫是因为一方面想休息一阵,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看到比较合适的岗位。我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一定自信,但年龄较大始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现实,因此,也不得不采取一种被动随缘的态度。</p> <p>大概在9月的时候,看中了一个岗位,投简历过去,对方给了面试机会,但是那次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也是太久没有面试,讲得磕磕绊绊,失败完全在意料之中。</p> <p>时间到了上周,上次的对接人忽然又在boss直聘上给我发了消息,我就在微信上问他是不是还有机会,对方爽快地又安排了一次面试。这次我做了准备,画了思维导图,整理了自己的过往经历、工作成果、经验总结。</p> <p>面试一共三轮。第一轮就是有沟通的对接人,内容比较结构化,也因为对方处于一线,更容易就具体问题形成沟通,所以当场就很顺利地通过了。第二轮是对接人的上级,相对就比较难对付,他更倾向于挖掘过往经历的具体细节,比如过去岗位的职能、指标、达成情况、采取的措施,我的状态不是特别好,很紧张,但好在这一轮结果还是好的。最后一轮是人事,她问了我比较多关于行业认知和自身规划的问题,包括我如何筛选行业和岗位,我自认为发挥得还不错,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没过。我猜想可能两个因素导致被刷了:1. 年龄偏大了,2. 谈及个人规划,我回答得比较含糊,只回答了择业的方向,并没有更详细的阐述。</p> <p>总的来说,这次面试已经是意料之外了,结果也是意料之中,我也做好了接受各种结果的准备,没什么遗憾。</p> <p>下面是我针对这次面试过程的复盘,希望能对有一定工作经验、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有点帮助:</p> <ol class="wp-block-list"> <li>平时要保持对所处行业及上下游行业的关注,不要脱节。比如我之前所处的行业是末端交付行业,但其实这是一个过于宽泛的范围,它可以细分成非常多的赛道(快递、即时配送、相关配套产品等等),那势必需要知道竞品赛道...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11-马拉拉

图片
第十一集 来源考证 我依然没考证到这句话的确切来源,“When The Whole World Is Silent, Even One Voice Becomes Powerful.“这句话的搜索结果大部分都是语录摘要,都称是马拉拉所说,但都没有确切的来源,唯一可确认的是这本书不是出自她的回忆录《我是马拉拉:一位因争取教育而被枪击的女孩》。 Quora上也有人问相关问题 ,未获得完满解答。 马拉拉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英语:Malala Yousafzai;1997年7月12日—),是巴基斯坦的一位以争取女权和女性受教育权而闻名的活动家。2014年,年仅17岁的她获得 诺贝尔和平奖 ,是所有诺贝尔奖项中的最年轻获奖人。 诺贝尔奖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因其为每个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奋斗而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她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 2008年,伊斯兰塔利班运动控制该山谷时,女子学校被烧毁。马拉拉记录了这些事件的日记,并于2009年由BBC出版。她在日记中公开反对塔利班的恐怖主义政权。一部美国纪录片使马拉拉蜚声国际。 不久,塔利班就威胁了她的生命。 2012年,马拉拉在校车上被塔利班枪手击中头部。她幸存下来,但不得不逃到英国并在那里流亡,因为对她发出了追杀令。 2013年,《时代》杂志将马拉拉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16岁生日那天,她在联合国发表讲话。马拉拉在演讲中呼吁全世界女孩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并成为这一事业的象征。 其他语录 Traditions are not sent from heaven, they are not sent from God. It is we who make cultures and we have the right to change it and we should change it. 传统不是从天上来的,也不是从上帝那里来的。文化是我们创造的,我们有权改变它,我们也应该改变它。 —Yousafzai at the Girl Summit in London ——优素福扎伊在伦敦女孩峰会上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10-当真相还在穿鞋时

图片
第十集 来源考证 考证这集的引言非常有意思。 我正常使用的搜索引擎是bing,bing可以调用GPT辅助搜索。当我搜索这句格言时,GPT反馈说这话是一个叫查尔斯·斯宾塞·佩雷斯的英国科学家说的,但这完全是GPT胡说八道,查尔斯·斯宾塞·佩雷斯根本查无此人。 于是我又问了一遍,GPT有了新的反馈: 这句话的出处并不明确。它经常被误归于马克·吐温,但实际上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这句话出自他的笔下。这句话的早期版本可以追溯到1710年,当时乔纳森·斯威夫特在「考察者」 1 中写道:“谎言飞行,真理跛行其后;所以当人们开始不再受骗时,一切都太晚了;笑话已经讲完,故事已经产生了效果。”。1855年,伦敦著名的传道人查尔斯·哈登·斯伯金在一次布道中引用了这句话,并称其为古老的谚语.因此,这句话的确切出处仍然是个谜。 看起来有点靠谱,答案还附了两条链接,一看就看到宝了,其中一条链接到 Quote Investigator ,这是一个专门追溯引言的网站(大开眼界,我从来没想过有人认真地做这种站)。 对于这句格言,Quote Investigator说道:““这句格言的一个版本被认为是马克·吐温于1919年提出的,但吐温于1910年去世。”换言之,这句话其实跟马克·吐温关系不大。 Quote Investigator详细列明了这句格言的各种流变,最早可能追溯到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在 1710 年的「考官」 2 (The Examiner)中写的一段话: Besides, as the vilest Writer has his Readers, so the greatest Liar has his Believers; and it often happens, that if a Lie be believ’d only for an Hour, it has done its Work, and there is no farther occasion for it. Falsehood flies, and the Truth comes limping after it; so that when Men come to be undeceiv’d, it...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09-流言这东西(勘误)

图片
第九集 原文语境 片头显示这段话是钱钟书所述,我查询后发现大多数结果均称这段话出自「围城」,但实际上「围城」里流感两个字都没有。 豆瓣钱锺书小组有篇帖子 包含这段话,下面评论显示,这篇帖子是目前能找到的这段话与钱钟书发生联系的最早帖。 知乎有人询问该段话出处 ,唯一的回答表示不是出自「围城」,回答下原题主找到说这段文字的出处可能是孙飞的「 朝花不夕拾 」,没有找到这本书的原文,但该书在各处的信息都有提起这段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整体风格看起来很“新概念”。 钱钟书 以下信息摘自豆瓣: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 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08-周国平《青春不等于文学》

图片
第八集 原文语境 出自周国平的旧文《青春不等于文学》,收录于2019年出版的合集《何以滋养灵魂》。网上流传很多,随便搜索就有。 周国平 周国平,1945年7月25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学者、作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尼采的学者。 周国平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1993年,周国平发表了《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举成名。这部著作对尼采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博主评价 尽量避坑,他的书能不读就不读,读他不如去读余秋雨,当代有大把的好中文作家可以去读,王小波、史铁生、余华、莫言…… 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周国平身上,污染自己的认知。

如果给你一台全新Mac,只有100刀预算,最多三个软件,你会买什么?

Minja老师在UNTAG社区里问了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给你一台全新Mac,只有100刀预算,最多三个软件,你会买什么? 我盘了一下自己电脑里以买断形式购买的应用,有如下几个: Yoink,8.99刀 OmniFocus,99刀 Keyboard Maestro,36刀 DEVONthink,199刀 显然,我是一个很愿意在工具上花钱的“大怨种”,但有一说一,这几款应用我都是每天必用,沉浸其中。 既然问题中有100刀的上限,那么我就介绍下Yoink和Keyboard Maestro这两款应用。 Yoink Yoink比较简单,是一款文件临时中转站应用。我的设备是20年的丐版M1 MacBook Air,屏幕13寸,不要说把应用全屏了,就是窗口开大一点,多任务时都很拥挤。 之前上班时有个报备审批流程是这样的: 先行写好报备资料,资料有文字、系统数据截图、照片 发邮件给上司报备审批 其中数据截图默认会存在桌面,之前拍的照片默认会集中在“照片”应用中。 我习惯先把截图和照片拖拽到Yoink,然后再在写资料时把这些素材从Yoink中拖放到所需位置。 这其中解决的痛点是截图、照片文件本身并没有移位,我没有多次寻找,集中暂存到Yoink后,可以锁定保持,多次复用。 Yoink已加入Setapp订阅服务,如果您订阅了Setapp,可以 直接下载 无限制使用。 如果您还没有订阅Setapp,可以通过 我的链接 注册订阅,可以获赠30天试用时间。 Keyboard Maestro Keyboard Maestro相比之下就复杂得多,用户可以用它创建各种自定义的快捷键、宏、脚本和自动化流程,极大简化各种重复性工作。我还在持续学习中,目前用的最多的是两个动作: 输入成对标点符号(比如书名号、引号)是一件比较烦的事情,通过Keyboard Maestro的脚本,可以实现用快捷键输入符号,并把光标移动到符号中间方便继续输入内容。 我的Blog使用的是Hugo,更新post时需要输入一些metadata,也比较繁琐,使用Keyboard Maestro,可以用快捷键自动插入metadata模板方便输入内容。 ...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07-李咸用《冬夕喜友生至》

图片
第七集 原文语境 冬夕喜友生至 天涯行欲遍,此夜故人情。 乡国别来久,干戈还未平。 灯残偏有焰,雪甚却无声。 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 直译如下: 想要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深夜中怀念着老朋友。已经很久没有回到故乡了,战争还没结束。灯火将灭,但仍有一丝火焰,雪花纷飞却无声无息。我听说了许多新的事情,和朋友交谈应该能谈到天亮。 李咸用 李咸用,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年间人。 工于诗,杨万里对其极为称赏。屡试不第,与来鹏、范摅、黄宾于等人友善,有《赠来进士鹏》、《赠来鹏》等诗,同修睦酬唱尤多。曾被征辟为推官。作品《冬夕喜友生至》一诗中有:“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之句,首次出现“新闻”一词。《全唐诗》存其诗196首。著有《披沙集》六卷,今编为三卷。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06-论摄影

图片
第六集 原文语境 不好意思开天窗了。 我查了英文原版和译文黄灿然版均没有找到对应的文字,没法找到对应背景阐释。 苏珊·桑塔格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是一位美国作家、评论家、文化理论家和导演,生于1933年1月16日,卒于2004年12月28日。她以其敏锐的智性洞察力和广泛评论现代文化的著作而知名。桑塔格在文学、哲学和艺术等领域拥有深远的影响力,并且对20世纪的文化批评有着深远的贡献。 桑塔格的写作风格以其学术性和访问性并存而被广泛赞誉。她探讨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政治、人类权利、艺术、文学、电影、社会学和哲学等。 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论摄影》(On Photography),这本书是一系列论文的汇编,批判性地分析了摄影的本质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此外,她的另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是《疾病的隐喻》(Illness as Metaphor),在这本书中,她批判了人们如何将疾病视为比喻,以及这种隐喻如何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方式。 桑塔格的职业生涯非常多样化,除了写作,她还执导了几部电影和舞台剧,且在公共讲坛上积极发声,涉及到批评极权主义、战争和对艺术的支持等诸多议题。她的工作得到了诸多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和麦克阿瑟奖。 苏珊·桑塔格不仅以其思想和著作给文化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风格和公共形象也成为20世纪特有的文化标志。她雄辩、挑战传统的文字至今仍激励着读者和批评家对文化现象进行深思和讨论。 《论摄影》 《论摄影》(On Photography)是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1977年出版的一部批评和哲学作品,书中收集了她对摄影的一系列论文。该书深入分析了摄影的历史、实践、艺术、政治和社会影响。主要内容包括: 摄影的特殊性:桑塔格认为摄影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它通过固定和记录瞬间来揭示现实。 摄影与现实的关系:书中探讨了照片作为现实的陈述和重现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并分析了照片的确凿性与伦理问题。 摄影与社会的影响:桑塔格提出摄影改变了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记忆方式,让遥远或历史性的...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05-宗教经验之种种

图片
第五集 原文语境 完善的行为是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行为者、行为对象,以及行为的 受用者。 一个抽象的完善行为,这 三个要素,即意图、实施和受用,应 该彼此适合。假如运用错误的手段或针对错误的受用人,最好的意图 也会流产。因此,任何行为价值的评论家或评估者,都不会仅仅局限 于行为者的意图,而不顾这一行为的其他要素 。最恶劣的谎言,莫过 于倾听者对真理的误解,同样,当我们对付人类的鳄鱼和蟒蛇时,那些 合理论证、宽仁的激动以及同情或正义的感召,都是愚蠢的。圣徒可 能因为自己的诚实,将世界交到仇敌手里。他可能因为不抵抗,断送 了自己的生命。 ——《宗教经验种种》,华夏出版社,P256,第十四、十五讲 圣徒性的价值 本书中译本目前为止有3个版本,商务印书馆唐钺译本,华夏出版社尚新建译本,广西师范大学蔡怡佳/刘宏信译本,本笔记采用的是华夏出版社尚新建译本。 因为对宗教领域的认知近乎空白,个人就不做相关内容的概括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 威廉·詹姆士 威廉·詹姆斯(英语:William James,1842年1月11日—1910年8月26日),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他的弟弟亨利·詹姆斯是著名作家。他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威廉·詹姆斯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的顶尖思想家,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04-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图片
第四集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原文语境 这些早期的新闻工作者既寻找不为人注意的声音,也搜索尚未被揭 露的弊案,他们把检视社会中被忽视的角落作为自己的责任,并坚定地将 该责任作为新闻的核心原则。他们记录的世界在信息匮乏的社会中吸引 了大多数人的关注,并立即引来了民众热情的支持。 ——P128,《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该书2014年9月有再版,我找到的为2011版。 这是一本针对新闻工作者和普通公民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主旨是找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个人品质,也就是书中总结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作者经过大量的调查与访谈,对新闻工作者的共识进行了概括和描述。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 新闻工作首先要忠于公民。 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 新闻工作者必须独立于报道对象 新闻工作者必须成为独立的权力监督者。 新闻媒体必须成为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 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 新闻工作者应该使新闻全面均衡。 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 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作者介绍 Bill Kovach 比尔·科瓦奇:美国记者,前《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亚特兰大宪法报》前编辑。 Tom Rosenstiel 汤姆·罗森斯蒂尔:美国作家、记者、新闻评论家、研究员和学者,马里兰大学菲利普·梅里尔新闻学院的埃莉诺·梅里尔新闻学未来客座教授。卓越新闻项目 (PEJ) 的创始人并担任了 16 年的主任。在过去的九年里,他担任美国新闻学会的执行董事,也是布鲁金斯学会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还曾担任《洛杉矶时报》的媒体评论家、《新闻周刊》杂志的首席国会记者以及忧思记者委员会的联合创始人和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