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24的博文

我的2023年度应用-DEVONthink

图片
DEVONthink 对于我而言,DEVONthink 绝对是2023年体验上大有所异的应用。 我购入这款软件已近两三年,起初仅视其为PDF文件的存储库;无论是搜索性的文档还是扫描件,一旦投入其中,便能通过OCR功能实现文本转换。作为一个买断制的应用,它这一年里变化很小,但我使用它的场景大大拓宽。 这一年我主要用它做这几件事: 文件关联中枢我并未将所有文件直接导入DEVONthink,然而它可以对外部文件夹进行索引,并为其中的每个文件创建一个深层链接。这样一来,借助这些深层链接,各类文件能够在不同应用间实现无缝关联。 剪藏仓库前一篇笔记介绍了我使用的剪藏方法,DEVONthink同样支持网页剪藏并且效果出色,这也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功能。 RSS阅读器DEVONthink内置了RSS订阅功能。每次应用启动时,它会刷新feed,我订阅的网站最新信息便会下载至本地。结合翻译脚本可以对标题一键翻译(全文翻译其实也行),我可以尽情挑选感兴趣的内容,这大大减少了盲目剪藏的行为。 文件仓库我所有重要的文件都被索引至DEVONthink中。它能对扫描版的PDF文档进行OCR处理,转变为可搜索、可注释、可编辑的版本。其内建的“see also”功能能够提供相关文档的推荐,而关键词的分析功能则便于我跨文档地筛选相关内容,大大方便了对资料文档的反复利用。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功能的古早瑞士军刀,DEVONthink可能未必每个功能都尽善尽美,我也没有充分利用它所有的特点(比如自动化),但对我来说,几年前的这一次适时购买,为我带来了众多便捷的功能支持,且无需更多投入,已然足够啦。 PS:DEVONthink不便宜,本文不做购买建议,仅为个人总结。

为什么我仍认为剪藏是必要的以及当下操作办法

图片
无数”知识管理“圈和”笔记达人“都谈论过一个观点:“剪藏没有必要,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话记下来。”然后举例说,卡片笔记的代表人物 Niklas Luhmann 的卡片内容如何简洁: 一张卡片仅记录一件事 每张卡片都有独立的编码 卡片与卡片之间建立连接 我同意后半句记录要用自己语言写,但不同意前半句剪藏不重要。 剪藏的必要性 卢曼学术背景给他提供了稳定全面的资料库 卢曼长期在比勒费尔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直到1993年退休,他首先是一个学者,其所拥有的学术资源远非我们这种在社会上漂泊的普通人可以比拟,依托大学,他等于间接拥有了稳定全面的资料库,无须个人独自建立,事实上,卢曼在记录卡片时也不乏对原著的索引。 ZK II (Abt. Bibliographie 1): Zettel 3128 Sheriff-1974-Bureaucracy 因此,当我们尝试通过笔记去积累自己的资源或者经验,但凡存储空间允许,完全没必要放弃对原文原著的保存。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稳定可复用的资料库,而缺少原文或者原著去提供必要上下文,基本的脚手架变无从建立。 资料的不稳定性让保存到本地成为最佳选择 我们身处在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很多资料的获取都转瞬即逝,一小时前全网热传爆文一小时后可能就被删除,固然,很多时候有资料本身的问题,但有时也不过是时也命也,倘若不能第一时间保存,极有可能错过不少历史性时刻。 又或者,我们购买一些线上课程,作者上传到某个平台,平台维护不佳或者体验不好,都会影响到我们对资料的使用,唯有保存到本地,所有体验才能不流失且可控。 没有上下文,就没有准确性 如果笔记仅仅记录自己的转述(当然这是第一位重要的),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没有原文作为上下文参考,再回过头看自己的笔记,我们很可能会一头雾水,也无法产生新的想法,增援未来的自己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需要收藏,需要记录,内外皆备于我,才能万事有底气。 一个基于Safari自带功能的剪藏办法 Safari的导出为PDF功能 其实非常简单,点击Safari系统菜单”文件“-”到处为PDF…“,然后选择保存路径即可,基本上,至少能显示完全,就可以剪藏下完整的网页,我试过自己常看...

南京元旦游-12月31日,明故宫、“红山四件套”

图片
第三天 12月31日 明故宫 前一天逛红山 累得半死,第三天睡到了自然醒,起来已经将近午饭时间,就近到动物园北门边的鸡鸣汤包吃了午饭。 饭后想再逛一圈,又有点担心时间太晚会被跨年大军堵在哪里,想了半天,还是到中山东路去,那边景点密集,于是坐地铁到去逛明故宫。 去了才知道,明故宫遗址公园和午朝门公园其实是一体的,明故宫早已毁于战火,现在仅存各殿的石基、柱础,遗址公园有专门策展展示明故宫的原貌和变迁,旧时皇宫变成今日公园,只能慨叹沧海桑田了。 午朝门公园保留的历史遗迹比遗址公园多,有不少石刻石碑,午门本体也有很好的保存,两边有台阶可以通到城门上,31号下午的阳光昏黄,从楼上往下看,凝重庄严。公园里,几个大爷在抖空竹,竹声嗡嗡响,羡慕他们的松弛感。 鸡鸣汤包和红山四件套 鸡鸣汤包 南京到处都有鸡鸣汤包,那天我们吃了汤包和鸭血粉丝汤,鸭血粉丝汤汤底还算浓郁,按连锁来说,价格比较实惠,口味中规中矩,分量也足,反正我自己吃起来比杭州的知味观和新丰小吃开心很多。 红山四件套 我不知道红山究竟几件套,小红书上有各种说法,但有一说一,红山对面小街好吃的是真不少。 徐家鸭子店 徐家鸭子店好像什么时候去都有人排队,所以他家是我们首先冲的。烤鸭卖得比较多,价格实在,整只约70-80元左右,可以加微信邮寄。 烤鸭火候掌握得挺好,外皮有焦香,鸭肉也富有汁水,但是选的鸭子买了几只都偏肥,这点需要注意。 孙记肉夹馍 他家有点让我震惊。 香干鸡蛋肉夹馍(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馅)6元,香干猪肉肉夹馍(为什么还是香干)9元,纯夹猪肉11元,夹牛肉16元。我们买的是香干猪肉加卤蛋,13元的搭配,味道喷喷香。 这个价格对应的分量是多大呢,一般装肉夹馍的纸袋巴掌大小,肉夹馍大到塞不进纸袋。真是业界良心!对比杭州肉夹馍15元起步,薄薄一层肉糜,天地之别。 滕家面馆 这家店在孙记旁边,我们30号下午四点从红山出来又累又饿,想吃碗久违的皮肚面就进了他家,当时生意已经很好,接近满员。我们边歇边点餐,坐了小半个钟头,老板和店员估计也是见过世面,没说一句废话。最后我们点了27元的全家福,上来满满一大碗,面大概是陈八两的2倍,浇头大概是知味观的5倍。...

南京元旦游-12月30日,红山动物园“豹走红山”

图片
第二天 12月30日 这一整天都是为红山动物园预留的。 早上6点我们就起了床,到楼下肯德基买了早餐,肯德基麦当劳永远最稳,快且不差。 在北门口见到了前东家的柜子,这里的柜子曾多次被公司推为典型,实地看了下确实是很好的投放案例。不过这趟一路走来除了红山都没看到其他点位,旁边一家单位还用的自购的解决方案,只能笑而不语。 我们7点准时到了红山森林市集,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大多是年轻人,领了赛事包后没多久就进了场。 “豹走”之前有一个简短的启动仪式,主持人是大家称为水师傅的工作人员,我们并不是资深的红山粉丝,对他不是很熟悉,但看得出来很有亲和力,不少粉丝都很黏他。简短的启动仪式之后,就开始“豹走”模式。 活动要求是打足十个卡,10点半大致结束后参加抽奖,我们的原计划是边打卡边游园,但实际结果是时间太早,很多动物都没有醒,所以只能说先赶完打卡,把能看的先看掉,后续在重走补缺,好在9点钟的考拉称重是看到了。考拉真是一种神奇的可爱动物! 后续的内容只能以流水账的形式凑数了,实在是太多的动物,猴子大象白鹤犀牛鸬鹚孔雀,还喂了鹦鹉,我跟老婆开玩笑说,真有投胎的话,下辈子投到西湖边的鸽子、松鼠或者这里的鹦鹉,日子太滋润了,这么多人供养,真当是无忧无虑。 下午的时候看了些大型动物,比如野猪,我之前没见过,体格比想象之中要大得多,看的时候估计它正想睡午觉,贴着玻璃边直接躺下,臭味隔着玻璃都能闻到,也算是体会到“野味”了。 看到老虎的时候,其中一只孟加拉白虎在半空中的通道笼子中来回走了好几遍,很多人都在下面抬头看,我怀疑它是饿了,因为没多久工作人员就开始投喂,好几块肉加一只鸡,鸡是挂在树上的,白虎上起树来毫不费劲,纵身一扑,鸡就被撕了下来。 看完老虎,听到有个小伙子说了一句:“时运不济,老虎卖艺。”老婆说红山这几年也是从艰难到爆红,想想这话也实在是贴切。 最后看小熊猫已经将近4点,崽子没撑住睡了,好在之前见势不对借了童车,不然有大苦头要吃了。 因为崽子累倒了,我们最终没有逛完整个公园。这里实在太大,代步的观光车即便价格很高都要排队才能租到,而且动物们生活又比较自由,能不能看上基本随缘,羡慕那些能日常游览的朋友...

南京元旦游-12月29日,南京博物院、绿柳居

图片
元旦全家去南京玩了几天,主要是逛红山动物园和南京博物院,我上次去南京已经是15年前了。 第一天 12月29日 赶路 虽然说这次旅行是一两周前就达成了共识,但是实际26号才进入操作阶段。我没想到元旦期间火车票这么紧张,好在最后成功买到了29号8点32分杭州西站出发的车票。 29号早上打车去火车站,用高德打车,这可能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体验十分糟糕的经历,司机到上车点第一句就说“我刚开这车,可能不太熟练”,然后一路时速维持40公里,,最高没过过60公里,我已经多次跟他打招呼说赶车,司机依然顾我,哪怕高架上前面没车车速都没上过80,直接导致火车晚点,不得不重买下一趟火车8点42分的,挫气。 入住 因为要参加红山动物园的“豹走红山”活动,而这个活动要求早上7点集合,所以选住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距离要近。 基于这个原则,有家叫榴莲小星连锁酒店的宾馆进入视线。这家宾馆就在红山动物园北门旁边,我看元旦期间价格300多,还能接受,就定了29-31号的房间。 到现场看到实际情况,非常失望,整体水平也就家庭旅馆级别,近10年我都没住过这样的旅馆。房间隔音很不好,隔壁及过道有任何声音都能听到,我们住的亲子房,号称有窗户,其实是面朝过道的。早餐是有,不过是每天早上7点钟在一楼大堂自提,说是能洗衣服,只有洗衣机,没有烘干机。电视是熊猫的,开关全靠手动。 它唯一的好处就是离红山动物园近,近到出门拐个弯就到了红山北门,所以,要参加第二天的活动,其他朋友还要赶各种交通方式,我们只要提前半小时下楼吃早饭就好。 南京博物院 安顿好住宿,我们就坐地铁去南京博物院。南京的老景点密集,坐地铁一般40分钟都能到达。 坐到明故宫下车,中山东路上的梧桐树健硕有劲,相比杭州路边的细小景观树,很难不让人心生感叹,真正的古城总是老而弥坚。 一路过去发现博物院斜对面是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我爸以前是石油勘测队的,拍照发给他,他说不是他的石油地质局,那个在浦口。 博物院人山人海,大多是男男女女成双成对,是该往好的理解年轻人都爱文化还是说往坏的理解大家兜里都空了喜欢穷游呢?总之,如果有人肯花至少大半天陪你逛博物馆,脱单几率总归是高些。南京博物院展品绝美,整个下午只看了历史馆和一半玉石特展。 ...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13-普利策

图片
第十三集 出处 这句话可查到的来源为一本名为《Joseph Pulitzer: His Life and Letters》普利策传记,1924年出版,作者为Don C. Seitz,他曾是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的广告经理和业务经理。《大西洋》杂志在其1925年2月刊中曾称赞这本传记丰富了美国新闻史。Don凭借理智的洞察力和充分的知识,不仅可以追踪到事件,还可以追踪职业史中任何章节所记录的最非凡职业生涯的冲动。 原文语境 普利策先生费了很大的劲来挑选遗嘱中的受托人。其中一个被考验的人是摩根·J·奥布赖恩,当时是纽约上诉法院的首席法官。编辑邀请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透露了自己的意图。法官看起来对此很感兴趣,态度接受。 “您对《世界报》怎么看?”普利策先生在事情似乎定下来后问道。 “这是一份伟大的报纸,”法官回答说,“但它有一个大缺点。” “那是什么?” “它从不站在它朋友这边。” “一份报纸不应该有朋友。”普利策先生尖刻地回应。 “我认为它应该有。”法官坚定地回答。 “好吧,”普利策先生反驳说,“如果那是您的意见,即使您给我一百万美金,我也不会让您成为我的受托人。” (原文直译) 普利策 约瑟夫·“乔”·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匈牙利裔美国人。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1878年,31岁的普利策创办自己的第一份报纸——《圣路易快邮报》(St.Louis Post Dispatch),从而开始了他的办报生涯。在经营此报期间,普利策一方面抨击丑恶现象,一方面倡导社会改革。靠着煽情和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针砭时弊,三年后,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1883年在普利策《纽约世界报》和其本人的策动下,发起迎接自由女神像筹款运动,为自由女神顺利竣工做出了巨大贡献。《纽约世界报》和普利策为此赢得美国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普利策最为人知的贡献是为美国报纸奠定了各项专栏等模式,当时报纸开始启用漫画并蔚为风尚,著名漫画有黄童子(Yellow Kid),是世界第一个彩色漫画,成为黄色报纸(Yellow Press)...

《新闻女王》片头引言小考古12-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袖手旁观

图片
第十二集 来源追溯 “邪恶之所以能够得逞,唯一必要的就是好人什么都不做。”这句话常被误认为是约翰·F·肯尼迪或埃德蒙·伯克所说,但实际上其确切出处不明。 Ralph Keyes的《The Quote Verifier》一书讨论了肯尼迪在演讲中引用的混淆不清的引言。Keyes指出,这句话没有被成功追溯到任何来源,尽管它被牛津词典的编辑们评为现代最受欢迎的引言。 埃德蒙·伯克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都曾发表过与这句话概念相似的言论,但都不完全相同。最早的与现代引言相似的引用出现在1916年10月,由查尔斯·F·阿克德(Charles F. Aked)在一次关于限制酒精使用的演讲中提出。阿克德是一位从英国移居美国的著名牧师和讲师。 1920年7月,一位名叫R. Murray Hyslop的爵士在一次会议上引用了这句话,并将其归功于伯克。这是最早将这句话归功于伯克的记录,由研究者Barry Popik发现。 1770年埃德蒙·伯克和1867年约翰·斯图尔特·穆勒都发表过类似的言论,这些言论虽然与引言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都没有直接的文字相似性。阿克德在1916年使用了一句与现代引言相似的格言,但并没有声称原创性。1920年,Hyslop将现代版本的引言归功于伯克。记录不完整,无法确定谁创造了这句话。 阿克德可能受到了伯克或穆勒的启发,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创造了这句格言,也可能是Hyslop在1920年的演讲中首次将其归功于伯克,这句话后来被约翰·F·肯尼迪在1961年的演讲中使用,并错误地归功于伯克。 尽管这句话的确切起源仍然未知,但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格言,强调了在面对邪恶时,不采取行动的消极态度可能导致邪恶的得逞。 埃德蒙·伯克 埃德蒙·伯克(1729—1797)是英国政治家、演说家和保守主义思想奠基人。他支持美国独立,反对法国大革命,强调传统、秩序和政治审慎。其著作如《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对后世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影响深远。